一批本科高校组建时间比较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教育质量的不利因素”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今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说
据该中心对全国280所地方本科高校监测发现,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合格率仅为57.11%,部分本科高校专科专业占到专业总数44.78%;教学质量 控制合格率仅为57.82%;新生报到率最低的本科院校只有73.06%,在地方本科高校中有1.81%的学校新生报到率低于80%,13%的学校新生报 到率低于90%
教育发展与高校建设有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是,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一朝一夕堆砌出来,需要 几代人的努力与发展积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说,这就决定了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短缺的,与社会上老百姓对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急切期盼是矛盾的,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流言蜚语引得不少高校人士与学生家长焦虑
国内从1999年 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来,带动了地方本科高校与高职高专的大发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其中本科 高校597所,专科学校474所到了2013年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491所,其中本科高校1170所,高职高专1321所
“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派生的产物,地方本科高校与高职高专不能形成对立关系”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陈小虎说
尤其是今年“600多所地方院校将转职业教育”的说法,引起了很多高校人士,包括学生、家长的质疑、焦虑甚至是恐慌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校长举例说,自己 的侄女很快要参加高考,就勉励她抓紧时间冲刺,考上大学没料到对方回话说:“算了吧,听说你们的大学都要改职教了”
一批地方本科高 校深陷姓“普”姓“职”的争论,令曾参加国家本科高校大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不理解有关知情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本科 与专科最明显的界定为:由于学士学位的要求,本科一般为4年;专科无学位,学习年限为2~3年这涉及课程结构、教师安排以及实验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建 设
同时,本科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不一样本科教育是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重在能力和方法的培养,特别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毫无疑问,普职之争乱了地方高校发展的阵脚”知情者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争论的影响范围已经超出地方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层面,大部分省份都在观 望,引起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忧虑,以致教育部机关报都发出了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到底怎么改,着力点和重点在何处的疑问
不同利益群体对高等教育的利益诉求不同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怎么办,与老本科高校、高职高专有什么本质区别?陈小虎走访国内100多所高校后,对地方本科高校内部争论的焦点与困惑进行了梳理分析
据陈小虎介绍,一、是普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之争在我国现有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体系中,仅有普通本科教育之说因此,一批地方普通院校升本以后,无法在现有教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来自高职高专业界的声音则指出,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前身是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教育学院、成人高校等,升本科就“登天”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尽快成为“非职业教育”之人,变得高等与尊贵
一、 是,普通本科与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谁高级、谁低级之争一批地方本科高校认为,本科毕业生属于高级人才,应该强调理论基础厚重、学术体系完善,如过分强调职业和就业需要似乎降低了本科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三是,专业与学科建设之争到底是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服务,还是专业建设为学科建设服务,谁是龙头,谁更重要,谁是指挥棒?陈小虎向本报记者透露,这在地方本科高校内部争论最为激烈,耗时耗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第四是,教学与科研之争由于一批地方本科高校是从专科学校发展而来的升本后,不重视科研就不会有水平、不搞科研就不可能搞好教学,学校也没有前途之 说非常普遍,从而出现了教学重要还是科研重要,或者两者一样重要的争论,甚至为了获得一个国家基金项目一些高校全力以赴,结果精力没有用在服务学生成长、 成才上
第五是,理论与实践之争在一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重如何把握:加大实践实训教学比重后,理论教学课时相对减少,是否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后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安排上谁先谁后等,都面临很大的困惑与争论
文章标题:地方本科与高职高专不应对立
本文地址:http://www.cdtlxx.com/xuexiao/xiaoyuanxinwen/76083.html丨转载请注明出处